《波奇亞》是安東尼奧·埃爾南德斯導演的一部超級經典的西班牙劇情片,該劇講述了: 對一位教皇的血腥時代的描繪亞歷山大六世是歷史上最臭名昭著最惡毒最荒淫的教皇之一他的兒子凱撒是個野心勃勃的極權主義者極端殘忍冷酷不擇手段一心想用暴力統治意大利甚至周邊國家 幕后故事 文藝復興是這樣一個時代每個人的欲望都光芒萬丈每個人的意志都擺在他自己的寶座上人類成為宇宙的立法者開始分不清偉大與邪惡的區別城邦的榮耀、民族國家的偶像一座座肉體的豐碑使臺伯河畔那個古老的帝國夢從墮落的羅馬教會中脫穎而出像惡之花一樣盛開 關于文藝復興時期那些“壞得不能再壞”的教皇電影史上很少有他們的傳記只有1965年好萊塢的《痛苦與狂喜》描寫尤利烏斯二世這個有三個私生子的教皇邀請米開朗基羅創作了不朽的巨幅穹頂畫《創世紀》和《最后審判》新教改革前的羅馬仿佛回到了二千年前諸神狂歡的世代一面是荒淫、墮落和層出不窮的陰謀一面是散發著肉體氣息的偉大藝術教皇和紅衣主教們幾乎人人都包養情婦生養眾多在整個十五世紀沒有一個教皇不是通過買賣圣職賄選而來的除了腐敗的軀殼和堂皇的圣殿基督信仰在意大利已蕩然無存一個文藝復興的世界對主教們的淫亂和邪惡懷著一種寬厚的、甚至如釋重負的好感而這一系列被稱為“最文藝復興”的教皇們也無不是藝術的鑒賞者和最慷慨的贊助人差不多一個世紀主教們在兩個世界之間猶豫不決到底是成為凱撒的繼承人還是繼續做使徒彼得的繼承人 直到1492年羅德里格·博爾吉亞當選為教皇這是出自西班牙裔的博爾吉亞(波奇亞)家族的第二位教皇他賄賂每一位紅衣主教的巨款使這位羅馬城最富有的人也差點破產他以“亞歷山大大帝”為名稱為亞歷山大六世他終其一生扶持四個私生子建立了龐大的權勢其中一個紅衣主教凱撒·博爾吉亞以他的野蠻、殘忍和征戰的天才在28歲時就為他父親打下了半個意大利將一個教皇國的夢想獻給他的家族也成為意大利和羅馬尼亞最令人生畏的統治者這一對父子的名字“亞歷山大和凱撒”仿佛一個咒語預示著這個世界接下來一個幾百年的噩夢——“凱撒的物歸給凱撒上帝的物也歸給凱撒”從此國家主義的光榮與夢想一直持續到兩次世界大戰及1989年才算告一段落 從某個角度說人類史上沒有比亞歷山大六世更邪惡的統治者另一位比他好不到那里去的利奧十世這樣評價他的前任“我們被世上最野蠻的惡狼抓住了我們或者逃跑或者被他生吞活剝”這位教皇妄稱上帝的名以最圣潔的外貌施行最污穢的統治去年以來西班牙和好萊塢竟不約而同地接連拍出兩部關于這個家族的傳記片好萊塢的那部由柯林·法瑞爾主演尚未公映我看了西班牙的版本生怕好萊塢也不會拍得更好了看這部電影你會更理解二十年后的新教改革上帝在那個時代如何呼召他的門徒扭轉了一個徹底敗壞的歐洲你也會更加認同馬丁·路德對著圣彼得大教堂的那個寶座所發出的詛咒一點也不惡毒而是對事實的描述——坐在那上面的是撒旦在人間的代表 很遺憾的是電影中沒有出現兩個應該出現的人一個是畫家達芬奇他是凱撒軍隊的總工程師為愷撒設計了可裝載三百多士兵的攻城器械一個是馬基雅維利他長期駐在博爾吉亞的宮廷里在《君主論》里他將這位被無數歷史學家視為尼祿、卡里古拉一般的暴君的公爵當作理想君主的典范馬基雅維利期望這對父子能夠統一意大利恢復亞歷山大后裔的輝煌他稱這位不擇手段的公爵是“全意大利最勇敢最聰明的人” 一個教皇一個公爵如果再加一個藝術家和一個政治學者一幅文藝復興時期的圖畫就更加完整了失去了與文藝復興的聯系這些“文藝復興教皇”的道德淪喪與政治權術就被電影簡化了成了我們熟悉的宮廷血腥與厚黑學只不過從我們熟悉的皇宮換成了我們不熟悉的教廷,想看更多的相關影視作品,請收藏我們的網站:www.www.laoupdate.com